《渡江战歌》

李朝润

草长莺飞,日丽风和,

大江边,我们在五星红旗下集合。

阳光,再一次倾诉虎踞龙盘今胜昔的豪情,

涛声,又一次回荡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歌。 

 

70年前,一道雷霆万钧的命令,

排山倒海,气势磅礴。

沿着西起湖口、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,

百万大军横渡长江,

摧枯拉朽,挥师解放全中国。 

一面面征帆,穿越枪林弹雨;

一支支船桨,击破湍流漩涡;

热血,涌动抢滩的呐喊;

丹心,温暖江南的山河。

被攻占的“总统府”门楼上,

青天白日旗黯然坠落,

昂然升起的红旗,鲜艳如火。

潮水般的欢呼中,

新纪元的曙光,正待喷薄。 

 

南京的解放,

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,

象征着历经22年的寒冬后,

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春天,

将在神州大地欣然蓬勃。

 

从此,

1949年4月23号,

这非同寻常的日子,

便被历史庄严而神圣地珍藏与定格。

 

今天,当我们仰望千帆竞渡的浮雕,

多少渡江的勇士,

在眼前浮现、走过:

侦察英雄齐进虎,

登岸先锋高如意,

战地记者李鼎香,

渡江烈士邓若波……

一个个已知或未知的名字,

都化作共和国苍穹上灿烂的星座。 

一只只水乡百姓的木船,

如同一辆辆老区人民的小车。

小车,推动淮海战役的胜利,

木船,摇送渡江战役的凯歌。

大辫子姑娘颜红英,

最小的船工马毛姐,

特等功臣秦长贵,

特等渡江英模车胜科……

伴随指战员一同前进的,

不仅有像他们一样的320万支前民工,

还有一艘“京电号”小火轮,

运送大军,来往穿梭,

在“渡江第一船”的行列里,

闪现着別样的神采和光泽。 

 

沐浴金色的朝晖,

十八岁的我们,

抚今追昔,感悟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
不老的钟山下,

同把肩头的使命思索;

崭新的起点上,

成长的力量,充盈年轻的脉搏。 

祖国啊,

您对我们说:

莫忘昨天,

别负重托,

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,

多少人为之拼搏。

 

接班如同是续航,

立志定向掌好舵,

纵有风高浪又急,

一往无前,道路才宽阔。 

祖国啊,

我们对您说:

今天的新一辈,

未来的建设者,

血是一样的烫,

情是一样的热。

我们跟着亲爱的党,

投身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波,

在新时代的“渡江战役”中,

奉献!创造!开拓! 

 

听,进军的号角激越吹响,

渡江精神,凝铸魂魄,

让我们以后备队的名义向着明天宣誓:

青春的我,

扬帆追梦的信念更加执着;

奋斗的我,

革命到底的初心永远铭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