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笑】
(本篇选自《秦淮恋》(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)。作者海笑(1930- ),江苏南通人。作家。著有长篇小说《春潮》《红红的雨花石》《部长们》等。本文作于1988年8月。
多娇江山为诗文增色,亦因诗文的不朽而美名流传。作者从李白诗中的白鹭洲,写到游今日的白鹭洲公园。怡人景致中思绪悠悠,心潮难平,激荡着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喜悦之情。)
我的故乡,白鹭甚多,成双成对,春来秋去。我家屋后又有几十棵高大的榆树,一般都高达三十公尺以上,正是它们筑巢的理想场所,自春至秋,我开门推窗都可见白鹭或飞翔或栖息,或在树梢扑翅戏耍,为我寂寞的童年增加了不少的乐趣,因此在鸟类中,我除了喜爱报信的燕子外就数纯洁天真的白鹭了。
读李白的诗后,我才知道南京有一个自鹭洲;虽然在李白的诗中只有那么简单的一句:“二水中分白鹭洲”,但李白雄浑的诗意和那诗产生出的感人氛围,使我从小就对白鹭洲心向往之。
七十年代后期,我有幸重返南京。这时我已不是过去的苦行僧,只知工作不知其他;当然也还没有达到李白怅意当前、痛饮狂歌的程度,只想一生之中除工作外也同时欣赏一下祖国的壮丽山河。一打听,南京果然有一个白鹭洲,而且还是一个公园。我刚把家安顿好,便偕妻子寻古访幽。
我首先想寻找凤凰台,因为只有站在凤凰台上才能看清“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”。据《辞典》介绍:凤凰台在南京的南面,然我遍访南郊,竟不可得。无奈只好径去白鹭洲公园,心想也许这白鹭洲公园就是李白诗中所咏赞的白鹭洲吧!
正是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仲春季节。
我们步入园内,见有一明净的小湖,湖边多植垂柳,间种碧桃,一群白鹭正散落湖中,有的在低头戏水、梳妆打扮,有的似在踯躅徘徊,有的像在引吭高歌;我喜不自禁,穿过垂挂下的青青柳丝,临近湖边,方才看清这原是一群宛然若生的雕塑,我不免感到有点扫兴,但一路被轻柔的柳丝拂得心痒情高,再看远处,小桥流水,绿树粉墙,真是典型的江南春色,我的游兴竟变得更浓。妻出身太湖边,尤熟无锡风景,她一迭声地赞道:“这儿真像寄畅园!”
于是,我们又信步走去,迈过七孔桥,来到翘角飞檐、造型古朴的烟雨轩,它东北两面临水,踞洲中央,我们凭栏眺望,只见湖中小岛、小洲、土圩历历在目,东南面七曲桥浮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,通过仙人桥连接白鹭岛;东南应天府古城墙,巍峨高耸,郁郁苍苍,真是“金陵烟雨万家,惟有此间为静。”向西看,观鱼池畔假山怪石,高低参差,细流瀑布万斛飞溅。不少孩子在湖边戏水捞鱼,一对对青年男女在“无情”柳下卿卿我我,中老年人或促膝长谈,或恬然自得;我和妻相视而笑,顿觉几天积累下来的疲劳全部消失。
这时,我已不想再去寻找李白游凤凰台时所看到的白鹭洲了,甚至怀疑李白是否在喝过吴姬的酒后,诗兴勃发,临时把那已有名称的江心洲改为白鹭洲的。即使白鹭洲真的存在,恐怕也不过是芦花白时栖息一群白鹭的小岛罢了。仔细体会,李白的诗中,果然有一股悲怆凄凉之意:“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”,“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”。
李白的一生是短促的,只活了六十二岁,按照日本首相竹下登的说法“六十、七十正盛年”。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,李白感愤时艰,在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一带奔走活动,曾参加了镇守南方的永王李璘的幕府。然而平定安史之乱后,肃宗和永王发生了争夺帝王的斗争,永王兵败之后,李白以附逆论死。后经人营救出狱,于五十七岁时放逐贵州的夜郎,未至,途中遇赦,晚年往来金陵、宣城一带,很可能他不仅在凤凰台上远眺过雄伟的白鹭洲,也许还曾亲自登过凄凉的白鹭洲吧!
听说改为“白鹭洲公园”还是民国初年的事;我觉得这名字改得好,这使后人既可记起李白的那首名诗,又多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旅游点。园内除烟雨轩外,还有水云楼、鹭洲馆、白鹭亭等建筑;阳春三月除“春水垂柳”外还有“辛夷挺秀”、“红杏试雨”、“天桃吐艳”等三景,合则称为“鹭洲春日四景”;炎夏酷暑则有白莲荷香、沁人心脾;秋则有篱边寒菊,傲霜逞艳;冬则有洲畔梅开,白雪青松。
也许,将来白鹭洲公园还会增加新的建筑,新的景点,然而我倒希望尽可能地扩大湖面,在湖边除种植杨柳外,再增加一点芦苇,以吸引白鹭从远方归来,湖边如有空地,还可开设饭店酒肆,让“吴姬”为客“压酒”。我想那时的白鹭洲公园一定会变得更加迷人,特此作诗一首以示预言:
二十年后再步临,
金陵古迹试重寻。
最佳城南白鹭洲,
鸟语花香醉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