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玄武湖忆旧》

【程千帆】

       (本篇选自南京《周末》报(1982年12月11日)。作者程千帆(1913-2000 ) ,湖南宁乡人。教授、诗人。著有《文论十笺》《古诗考索》《古诗今选》《程千帆全集》等。

       玄武湖是南京最为人熟悉的风景游览区。它“宁静、疏朗,充满了野趣”,是“城市中的山林、江海”。作者回忆他五十年前的旧游之地和相关人事,诗情画意中依然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。 )

       一九二八年秋天,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,从武汉沿江东下,初到南京,成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(今第十中学)的学生。四年之后,进入金陵大学中文系,开始了其后几十年的学术 

生涯。 

       一九七八年秋天,我同样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,又从武汉沿江东下,重到南京,成为南 京大学(前身为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)中文系教师。其间相距,恰恰是半个世纪。 

       看来,我和南京的缘分真是不浅。如果仔细回忆起来,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。但这不是我所能办到的。因此,我只想谈谈三十年代的玄武湖。我这个江南游子,几十年来,一直对它保持着美好的记忆。

       那时,当然有着如今天所见到的水,洲和将这些环绕起来的城墙,但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建筑、道路。它宁静、疏朗,充满了野趣。它是城市中的山林、江海。它“别有天地非人间 ”。当你在紧张的工作、学习之后,到湖里荡船,在洲上散散步,都可以迅速地弛缓神经, 得到休息。记得汪辟疆老师有诗道:

北渚阻城圈,

未觉江湖远。

花时共经过,

冷处偏着眼。

        那时,玄武湖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牡丹、芍药、月季、玉桂,但樱洲却名副其实,每到 春天,便开满了樱桃花。再过些时,珊瑚珠子一般的樱桃便上市了。而到了夏天,则满湖都 是荷花,不仅开时似“水殿风来暗香满”,而且一直到深秋,还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。所以 汪先生的诗,的确传出了当时这一胜地的丰神和特色。 

       那时,游湖也就租用渔船。行船主要用篙撑,而不用桨划。如果你不会的话,就可以请一位渔家姑娘来撑。她们性情温和, 体格健美,而且熟悉南京的历史传说、民间故事。请她 们作导游,是很愉快的。在她们当中,有一位姓夏的,颇有美名。在我的金陵感旧诗中,就 有这么一首: 

四十年前侧帽郎,

北湖千顷踏秋光。

重来一事增惆怅,

不见风流夏五娘。

       也许她还健康而快乐地活着吧,我想。我也这么祝愿。那时,每逢微雨的秋日,我就上 台城登眺。从九华山附近登城一直向西走,随着视野的移动,玄武湖的风光尽收眼底。而烟 雨迷蒙,远山近湖,若隐若现,眼前斑驳的树,脚下枯黄的草,比起万紫千红的春景 ,有 是另外一番境界。春景使人蓬勃、热烈,而秋景则使人冷静、清醒。 

       岁月的流逝,淘洗掉了许许多多一度保存在记忆中的东西,但有一些,却是永远难以忘 怀的。